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静海招商

静海区以高质量铺就绿色发展之路 培育新动能 做强新引擎

  • 发布时间:2022-06-08
  • 来源:天津日报
  • 浏览量:131
  • 字体:大

昨日,由市政府办公厅、市网信办、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共同推出的《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策划:“向群众汇报──2022区长访谈”播出第十二期,邀请静海区区长金汇江走进节目。近年来,静海区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改变长期依靠钢管制造的产业格局,招商引资和转型升级后取得哪些新成效?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市蔬菜交易规模最大的一级批发市场,静海区内的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能否安全、有效地保障市场供应?连接滨海新区、雄安新区的静海市域(郊)铁路建设进展情况如何?怎样打造天津西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围绕这些话题,金汇江谈思路、话举措,回应百姓关切。

  铁腕清理“散乱污”

  吸引首都优质资源落户

  近年来,静海区坚持有的放矢,紧盯突出问题不放松,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3115家,整合撤销乡镇工业园区35个,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底色愈发亮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较大成效。

  “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对高质量发展的渴望,安全平稳实现了天丰、轧三两家钢铁企业退出产能。”金汇江介绍,两家钢铁企业的整体退出,虽对静海区经济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静海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2021年,静海区PM2.5平均浓度达到45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23.7%,优良天数达到234天,蓝天白云的自然美景成为常态。

  2020年以来,静海区累计签约北京项目88个,协议引资211亿元,涉及新能源、循环经济、智能制造、大健康等多个领域。今年1至4月,签约落地项目达108个,到位资金51.15亿元。

  天丰、轧三钢铁厂退出后,静海区积极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2021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占比下降4.9个百分点,而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20.6%,“一升一降”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筑牢“海吉星”疫情防控网

  托稳百姓“菜篮子”

  作为我市最大的蔬菜一级批发市场,位于静海区的天津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天津市60%以上的蔬菜供应,经营范围辐射至天津市及周边200公里范围内北京、河北、山东、辽宁地区,日均车流量约5000辆次。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后,海吉星市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迅速转入战时机制,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保市场供应两方面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市场内防疫措施,建立市场内商户底册,实施动态管理。为采购商户发放通行证,为档口业主、装卸工人和保洁人员等发放工作证,便于人员识别和管理。对相关人员每周进行2次核酸检测,同时配备一辆雾炮车,每天进行全面消杀。目前,共组织各类从业人员核酸筛查30次,累计检测10万余人次,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二是加大货源储备力度,持续强化蔬菜、肉类、水果、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货源储备,保障各类生鲜产品不脱销、不断档。目前,蔬菜日交易量5800吨,动态储备量1.25万吨;水果日交易量3500吨,动态储备量3000吨。

  聚焦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近年来,静海区围绕打造天津市西南部重要交通枢纽门户的目标,全力推动津沧城际、津雄高铁规划建设,构建静海“十”字铁路布局。积极推进津石高速中段、津雄干线公路、津沧高速南侧改线等规划建设,基本形成京津雄半小时通勤圈、主要城市1至2小时交通圈。同时,加快津静线市域(郊)铁路建设,启动二期项目延伸至静海主城区,建立静海区与中心城区快速轨道交通联系。

  据介绍,津静市域(郊)铁路首开段项目已于2021年2月开工建设。目前,静海段进展顺利,桥梁桩基和车站桩基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桥梁及车站主体施工,津静市域(郊)铁路预计2024年建成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