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又分红啦!“小合作社”带来乡村大收益
- 发布时间:2022-11-30
- 来源:本站
- 浏览量:97
- 字体:大
- 中
- 小
又分红啦!前段时间,静海区西翟庄镇吕家沟村每位村民获得了100元的医疗保险补助,别看补助不高,可这只是一年红利中的“冰山一角”。吕家沟的村民每年除了获得土地流转费以外,春节时每人可以领到10公斤大米,每年还可以免费获得农机耕地、农机秸秆还田一次。就连村里修路都有人垫付170万元来支持。
在吕家沟,聊着一笔笔红利,村民如数家珍。给村民带来红利的是天津市福中正旺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福中正旺合作社”),这家合作社哪来这么大本事呢?
翻耕上冻水 入冬闲不住
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天空有些阴沉,天气预报说会有一场降水来临。已经过了小雪节气,谁也不知道这场降水究竟是细蒙蒙的雨丝还是零零散散的雪花,不可否认的是严寒而漫长的冬天就要来临,但人们已经期盼着那真正温暖的春天。
即将到来的降水和拖拉机的轰鸣声,让吕家沟的几位村民欣喜得顾不上寒冷,他们裹着羽绒服站在田埂上,一边看拖拉机耕地一边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耕种门道。毕竟在地里忙活了大半辈子,谁都有些耕种的绝活儿。
看热闹的几位村民都在努力说服着对方,场面甚至一度有些激烈,不过拖拉机手听不到,也不会完全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一位年纪稍长的村民有些夸张地说,“拖拉机一响,黄金万两”。他年轻的时候谁家要是用上拖拉机那就预示着这块土地将要有好收成了。他们几个人之所以争论激烈,还是因为看见好地块就想种,看见大型机械就亲热。说白了,他们早已离不开这片土地。
拖拉机翻滚着尚未封冻的泥土,干枯的秸秆被狠狠绞碎,泥土裸露出暗藏的深灰色,努力吸吮着新鲜的空气,似乎做好了为整个冬天储存能量的准备。
拖拉机来自福中正旺合作社,农机手朱德元熟练地操控着它在农田里来回穿梭,停歇不久的大地再次被“唤醒” ,泥土夹裹着清新的气息。
“冬耕耕得深,庄稼肯生根。”刚刚停车休息的朱德元就给记者做起了农业科普。在秸秆清理干净后到土地封冻前的这段时间,翻耕能将地表的枯枝杂草埋入耕作层以下,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封冻前还要抓紧浇一遍冻水,有利于减少幼苗冻害、加速肥料养分分解。如果真像天气预报说的那样提前来一场降水,将大大减轻上冻水的压力。冻水给足了,来年收成好。
在朱德元看来,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也是农耕的临界点,1964余亩地的翻耕和浇冻水必须赶在冬至以前完成,听起来是个不容小觑的任务。福中正旺合作社理事长桑绍旺却信心满满、把握十足,“老朱经验丰富,几分钟就能完成一圈田地翻耕,上冻前完成任务没一点问题。”桑绍旺说。
“小合作社”蕴含大能量
桑绍旺的底气十足,除了老朱的技术好外,还因为合作社手里有“真家伙”。合作社现有各种型号的拖拉机13台、收割机4台、挖掘机1台,其他各类辅助农机14台。全机械化的种植,农忙时安排两台农机在前耕地,两台农机在后播种,开足马力、连耕带种,8天就能完成1300多亩的土地耕种。
合作社目前共计流转土地1964亩(其中含储备林500多亩),占全村农田总面积近一半,全村入社社员达到了95%以上。得益于现代化农机设备带来的高农业生产效率,合作社仅仅凭借着6人的团队,包揽了种子选购、田地耕种、日常管护、农机维修、化肥采买、农产品销售、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生产运营事务。
今年合作社小麦年产量约有50万公斤,玉米年产量约有60万公斤,年总收入能达到220多万元。朱德元笑意盈盈地说:“我们今年比去年还涨了2000块钱的工资,现在靠农业吃饭的日子过得是越来越有奔头。”
从一毛钱到十万块钱
朱德元所说的奔头,还得从福中正旺合作社的发展说起。合作社是村集体领办,2012年开始筹建,筹建之后本以为会很快盈利,没想到却遭到了当头一棒。
回忆起当年的创业经历,桑绍旺没有马上接话茬。他慢慢蹲在地上,手里抓起一把松软的泥土,稍一用力泥土被捏得粉碎,大部分从指缝中散落,只有一小部分粘合在一起。越是用力,泥土粘合越紧。“水分还行,种地的人可离不开水啊。”桑绍旺颇有感慨地说。
原来,合作社刚成立的那几年降水少,盼望着天降甘霖,可错过了最佳的耕种、管理时节,头一年就几乎把本钱赔干净了。后来摸索着玉米、小麦两季轮作,一年一收变一年两收,这才提高了经济效益。为了提高产量,桑绍旺在山西、河北多地奔走考察,鞋底磨穿、嘴皮磨烂,不厌其烦地寻找合适的品种。
找到的品种究竟能否适应静海的自然条件,桑绍旺每年都要在田间分片种上不同品种,边试验边筛选,一批批试出适合这片土地的真正优质高产的种子。用他的话说,两只眼睛停不下来,一只得向下盯着地里的长势,一只得向外望着市场的形势。
合作社紧密跟踪地里作物的生长情况,遇到问题随时咨询农业技术人员,还和外地的农资和农业服务中心交流、借鉴经验,用科学方法和先进经验解决问题、提高产量。运用提纯复壮的技术,合作社小麦的纯度和质量大幅提升,在市场上备受青睐,被种子公司以高于市场价一毛钱的价格回收。“可别小看这一毛钱,50万公斤的粮食就是十万元呢!” 桑绍旺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此外,合作社去年又新购置了玉米储存仓50多个,今年收的玉米明年开春再卖,或许能赚个差价,卖上更好的价钱。
反哺乡民全村获益
合作社来自吕家沟,效益好了,桑绍旺觉得得为乡亲们多办点好事。为了支持村庄建设,合作社垫付170多万元支持村内修路。除了每亩地的土地流转费以外,每年春节,合作社还为全村每人发放10公斤大米一袋。前不久,合作社还为村民每人补助了100元用于交纳医疗保险,切切实实让村民们感受到合作社对大家的关怀。
在每年秋收农忙时节,合作社能吸纳本村闲散劳动力30多人。合作社的农机在满足合作社日常使用的同时,还能帮助村内清理建筑垃圾、铲雪、清理路面。同时,为全体村民提供日常农机服务,不仅每年为村民免费耕地一次,还在秋收后及时为所有农户免费进行秸秆还田,这样既能有效防止露天焚烧现象,又切实为村民谋实惠,节省出的秸秆还田补贴款,全部发放到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合作社的路子越走越宽,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村里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村民手里有了粮,过起日子心不慌。桑绍旺说,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全村的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合作社不仅守住了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还把它充分利用了起来。明年,合作社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桑绍旺当了10年的村主任,虽已从岗位上退休,但是被村里返聘为顾问,继续为吕家沟村的发展散发着余热。“现在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更要与有情怀、有经验的老同志共同学习、一起发展,不遗余力为乡亲们的美好生活谋新发展,为乡村振兴作新贡献。”吕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韩丽霞说。
记者手记
中国人的乡愁是诗、是远方,更是那一句故土难离。不管是富饶还是贫瘠的土地,总有中国农民耕种的痕迹。耕地是农民最宝贵的财富,农民对耕地具有先天的依赖和热爱,让农民通过粮食种植致富,是关乎粮食安全的大事,想要让中国碗多装中国粮,先要让中国粮装满农民的口袋。
作为农业大区,静海集中力量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突出特色种业、种养循环、智慧农业、产城融合,带动全区农业高质高效发展。重点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能力,重点培育区域性销售联合社和服务型合作社,加快培育“一镇一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在保护土地的同时,索取得更加科学、智慧、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