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静海企业走进沙漠里的黄金城
- 发布时间:2022-12-19
- 来源:本站
- 浏览量:103
- 字体:大
- 中
- 小
2022年11月20日,卡塔尔世界杯在卢塞尔体育场点燃了今冬最热的一把火,“金色之碗”卢赛尔体育场的亮相也让世界再次为“中国制造”叹服。
卢赛尔体育场从施工建造到材料选购,均由中国“一条龙”服务。其中被称之为整座体育场最复杂的系统之一的便是柔性索网屋顶,而撑起该结构50%的预应力钢绞线则由位于静海区双塘镇高档五金制品产业园的天津腾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海科技”)提供。
“撑”起卡塔尔“金色之碗”
为了成功打赢“金色之碗”建设这场硬仗,中国承建单位绷起了一根弦,对于供货企业同样如此。
预应力钢绞线是撑起柔性索网屋顶的索,是体育场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点。除了高质量的基本条件以外,如何让“中国制造”适应卡塔尔的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重点。
作为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预应力钢绞线的企业,腾海科技总经理董克海介绍,本次能够脱颖而出,得益于与北京建院关于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相关设施合作的契机以及多项优质供货业绩的综合考量,而在全国“海选”期间,公司先人一步,提前将气候条件纳入考虑范畴也是“静海制造”能够走出国门的关键。
“我们收到消息后,通过网络对卡塔尔的气候进行了充分考察,尽一切努力进行还原,通过1000个小时对预应力钢绞线的耐久性等多方面力学性能进行模拟实验。”董克海骄傲地说,“这些提前准备好的数据是我们拿到订单的关键‘砝码’。”
回忆起当时向全公司宣布这个好消息时,董克海说,“所有人都很激动!咱也算是世界杯的参与者了!”
兴奋之余,除报关等环节外,如何在5天时间内将货物保质保量地运送到港口,是腾海科技下一步需要攻克的难关。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按照高于国内标准的标准进行生产。在拿到图纸后,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再次提高标准,拿出最认真的态度对待这次任务。”腾海科技生产总监张风华说。
从订单生产铃响起的那一刻,公司上下拧紧发条,上好弦,24小时歇人不歇工集中生产。董克海等公司管理者在公司“扎营”,检验、拉拔、捻制……一步一检测,做到步步完美。
终于,375余吨预应力钢绞线如期安全运抵港口装船。
这个冬天,卡塔尔世界杯成为腾海科技员工口中的热门话题。“现在公司上下对世界杯的热情可足了,不管之前是不是球迷,闲下来就聊球。”张风华开玩笑地说。
打破桎梏,“中国制造”咋能输
2017年至2021年,超过1200名来自中国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工人顶高温、战酷暑,将卢赛尔体育场打造为世界范围内融合多项新技术的智能建造优秀案例。
同样起始于2017年,如今的腾海科技不仅完成了从无到有、提质升级,还主动参与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为提升中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懈努力。
腾海科技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公司总经理董克海的掌舵领航。
为了实现人生价值,深谙实业兴邦道理的董克海45岁开启创业历程。从零开始,何其艰辛,从学中干,在干中学,创办了天津隆恒预应力钢绞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恒公司”)。
2017年一次到清华大学进修EMBA的机会,董克海与静海区两名企业家一拍即合,共同创建了天津腾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克海说:“工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保障。我们是中国企业家,就要为中国发展作贡献。当时我提出来提升钢绞线国际竞争力的构想,我们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2017年开始筹备,2019年正式建厂,几位企业家发挥各自的优势一步步推进公司的建成落地。从“小白”升级为该行业的行家里手的董克海作为建设主力,对于新厂的定位有着自己的见解。
安全、环保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将钢绞线生产过程中酸洗磷化步骤消除,多年来,董克海走遍多个城市,向这方面做得好的钢铁企业取经,并在隆恒公司进行反复试验,设备经过几代更迭,彻底将酸洗磷化环节产生的废水调节至合格排放标准。这项进步,让钢绞线企业在天津这片土地上留了下来,让钢绞线行业在绿色生产上迈进了一大步。
而建新厂的目的不止于此,提升钢绞线产品规格和型号也是一项重要目标。“我们将钢绞线在原有最高1*7股的基础上升级为1*19股。因产品规格的变化,原有工厂的面积已经不能满足新生产线建设需求,所以我们选址新建厂区。”董克海介绍,在建厂之前能满足生产1*19股的生产线基本依赖国外进口,为促进行业发展,2018年年底董克海几人找到了位于江苏的一家设备供应商。
“之前这家企业做了几条生产线,但是都不是很成功。比如从拉拔过程到捻制过程中会出现断线捻距不稳定等技术难题,通过现场研究董总发现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机器的各部位角度及PLC(自动化控制程序)没调整好。我们那两天一直泡在他们车间里,大家一起研究交换意见,等我们走的时候,设备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生产了。”张风华说。
故事的讲述总是云淡风轻,这次生产线的调配成功,不仅带动了钢绞线上下游行业的发展,也打破了过去生产线依赖国外进口的桎梏,这无疑是让人欣喜不已的大进步。
对标国际,做市场需要的东西
以厚积薄发之策,应对每一次挑战。
腾海科技的发展过程是一部不断挑战自我的励志片。从建厂、生产、升级,从“人扛马驮”到“机器换人”,从节能减排到绿色发展,从满足自身生产到推动国内行业发展……
老党员的董克海将党建融入生产,将责任融入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以自身生产需求为导向,不断促进上下游行业的进步升级。
2022年由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腾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参编单位共同制定发布的《预应力混凝土用超高强钢绞线》就是公司成功攻克的重点项目。
说起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发,董克海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高铁建设作为目前中国最热门的项目之一,高架桥墩柱标准跨度36-40米,如果换用超高强钢绞线可以将跨度增长至50-60米,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桥墩柱的建设数量,在节约建设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能源消耗。
董克海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用超高强钢绞线》团体标准所涉及的数据部分由腾海科技提供,是科研机构、钢厂、下游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的成功案例。据了解,该项技术一直以来被国外所垄断,团体标准的成功制定发布不仅打破垄断,而且有效提升了国际竞争力,让世界认可“中国标准”。
“超高强钢绞线我们自研发以来成功生产了一部分产品,经多项指标检测合格后,2021年成功运用在厦门新体育中心场馆的建设中,在节约用钢量和建设成本的同时,因解决了大跨度力学问题,从而增加了场馆的建筑使用面积。”张风华说,超高强钢绞线研究生产已经初见成果,各项性能指标优化完备后,预计后期可推广使用并逐步量产。
除此之外,对于钢绞线防腐材料的材质替换也是公司研发的重点之一。张风华介绍,之前大部分采用的是喷涂技术,但因防腐剂特性,喷涂过程中会产生挥发性气体不利于环保,目前正在寻找可替换的材料,在节能降耗、减少成本的同时,提升生产过程环保性。
腾海科技在发展中不断累积经验,不断增强自身使命感,在良性循环中助力产品研发升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让董克海十分动容。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今后我们要对标国际,将目光放长远,做专精特新企业,做市场需要的东西,为静海高质量发展,为国家钢铁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