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新闻资讯

【喜迎二十大】辉煌十年有色志--资源篇

  • 发布时间:2022-09-22
  • 来源:本站
  • 浏览量:195
  • 字体:大

\

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出资企业中色卢安夏铜业有限公司。

\

中国五矿集团拉斯邦巴斯矿区全景图

2012年至今的10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年,亦是中国有色金属矿业转型发展的10年。10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色金属矿业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奋力拼搏,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全面展现出矿业现代化新气象。

回眸这10年,有色金属矿业凝聚奋进力量,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守正创新、在紧扣时代脉搏中担当作为,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强基固本,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定的动力源泉和强大的资源保障。

——矿产资源勘查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矿产品生产和供应体系;主要矿产品产量持续增加,供应能力不断增强。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绿色矿山和智能矿山建设持续推进,新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得以确立。

——科技创新继续突破,为矿产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矿企内外兼修、提质增效。以企业为主体的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有色金属矿业10年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有色金属矿业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弘扬光荣传统、全面深化改革,在推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担当作为,不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篇章。

十年找矿结硕果

主要矿产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

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10年来,我国形成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在开采消耗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主要矿产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10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丰硕成果。

——新增钼1874万吨、钨612万吨、金8085吨,约占总量的50%;铅锌1.37亿吨、铝土矿18亿吨、钾盐5.23亿吨,约占总量的35%;铜3711万吨、镍349万吨,约占总量的25%;新形成32处非油气矿产资源基地;西藏多龙新增铜资源量1837万吨,成为我国首个千万吨级铜矿;江西朱溪和大湖塘分别新增钨资源量363万吨和84万吨,成为排名世界前两位的大型钨矿床;胶东金矿深部找矿累计新增资源量超4600吨,跃居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

——铜、铝等大宗紧缺矿产增储显著,镍、锂等战略新兴矿产资源勘查取得显著成果,新兴材料资源保障加强。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重心向西部转移。全国新形成的32处非油气矿产资源基地中,25处分布在西部,占全国总数的78%。西部铜矿新增资源量占全国的70%,西部铅锌矿新增资源量占全国的83%。这些找矿突破对西部地区脱贫攻坚、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矿山找矿新增一批资源量。老矿山深部和边部找矿取得突破,80余座老矿山新增资源量达到大中型矿床规模,近800座生产矿山不同程度地延长了服务年限。一批危机矿山重新焕发生机,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争取了时间。

——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不断提高,1:5万区域地质调查覆盖率由24.7%提高到45.5%,重要找矿远景区基本实现全覆盖。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形成“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等科研成果,固体矿产勘查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深部找矿预测技术,有力提高找矿成功率。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提升。发布124个矿种“三率”指标要求,遴选推广360项先进适用采选技术、工艺及装备,固体矿产开采回采率平均提高8个百分点,选矿回收率平均提高9.5个百分点。

——深化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推进修订《矿产资源法》,形成了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规范,推广应用绿色勘查标准规范。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10年来,通过实施地质找矿运行新机制,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形成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主要矿种找矿取得突破进展。“十二五”期间,找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明显增长。新发现铜矿矿产地52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1处,新增查明资源储量2341万吨,在西藏、江西、云南等地新探获一批世界级铜矿区;新发现铅锌矿矿产地81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41处,铅矿、锌矿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为2330.2万吨、3783.2万吨;新发现镍矿矿产地6处,新增查明资源储量279.2万吨,其中,新疆若羌县罗布泊坡北和青海夏日哈木发现超大型镍矿床;新发现钨矿矿产地25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23处,新增查明资源储量459.9万吨,江西南部地区发现超过200万吨的世界级矿床;新发现钼矿矿产地29处,新增查明资源储量1559.5万吨,发现超过100万吨的矿产地3处,其中,安徽金寨县沙坪沟钼矿为世界级;新发现金矿矿产地131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51处,新增查明资源储量4949.4吨。

“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发现铜矿矿产地25处,其中,大型矿产地3处、中型矿产地4处、小型矿产地18处;新发现铅锌矿矿产地28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处、中型矿产地9处、小型矿产地17处;新发现铝土矿矿产地15处,其中,大型矿产地5处、中型矿产地8处、小型矿产地2处;新发现钨矿矿产地1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处、中型矿产地6处、小型矿产地6处;新发现金矿矿产地53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处、中型矿产地18处、小型矿产地33处;新发现银矿矿产地9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处、中型矿产地5处、小型矿产地2处;新发现稀有、稀土、稀散矿矿产地1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5处、中型矿产地8处、小型矿产地1处。

另据《2021年全国地质勘查通报》资料,2021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95处,其中,大型38处、中型34处、小型23处。新发现矿产地中,铜矿2处,铅锌矿1处,铝土矿1处,金矿2处,稀有、稀土、稀散矿产6处。

综合公开数据,过去10年间,我国新发现金属矿产地主要分布在云南、河南、广西、内蒙古、贵州、山东、湖南、新疆等地。

矿产资源供应能力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1亿吨,黄金产量2100吨,相比“十一五”期间,有了较大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年均增长3.6%,精炼铜产量年均增长4.7%,原铝产量年均增长3.3%。

2020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首次突破6000万吨,达到6168万吨,同比增长5.5%。2021年,我国有色金属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保供稳价成效显著,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6454.3万吨,比上年增长5.4%。

矿产资源兜底保障作用进一步夯实。随着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矿产资源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愈加凸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资源后盾。

2016年9月,新疆和田县火烧云一带发现资源储量近1900万吨的世界级超大型铅锌矿,这也是目前我国资源储量最大的铅锌矿。

2016年,我国黄金查明资源储量突破万吨大关,达1.16万吨。另据《中国黄金年鉴2020》信息,截至2019年底,全国黄金查明资源储量14131.06吨,比上年净增492.66吨,同比增长3.61%。我国黄金查明资源储量已经连续5年突破万吨大关。

2017年,山东发现世界级的巨型单体金矿床,预计可提交金资源量550吨以上,潜在价值1500多亿元。

2019年12月,河南栾川探获超大型钼钨矿床,新增钼资源量317.04万吨、钨资源量43.96万吨、铅资源量36.16万吨、锌资源量236.29万吨、铜资源量2.71吨、银资源量391.82吨,相当于新发现39个大型钼矿、14个大型钨矿、5个大型铅锌矿。

2020年4月份,贵州赫章县发现全隐伏、品位高、厚度大的超大型铅锌矿床,经济价值超700亿元。圈定主要矿体92个,铅锌平均品位10%,平均品位6.76%,勘探提交铅锌金属资源量达到327.44万金属吨,并伴有金、银、镓、镉、锗、硒等重要矿产资源,矿体厚度是工业可采厚度的10倍,相当于6个大型铅锌矿。

聚焦绿色、智能矿山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持续提升

这10年,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取得长足进展。矿产资源告别粗放、破坏性的开发利用方式,转向提高采矿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绿色矿山,积极投入生态环境修复,依托新技术打造智能矿山,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与此同时,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持续推进,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

绿色矿山建设从理念走向实践。2017年5月,原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等国家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明确将绿色矿山建设上升为国家行为,要求新建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2018年4月,自然资源部公示了非金属、化工、黄金等9个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首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行业规范就此形成;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按照相关要求,对通过遴选的556家矿山(不含原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进行了公示。556家矿山是在企业自评、第三方评估、省级推荐基础上,经过实地抽查、材料审核而选出的;2020年3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全面开展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各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明确要求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推动矿业绿色发展,并将加快矿业绿色发展作为规划编制重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年间,一批批矿山企业通过建设绿色矿山,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资源绿色开发和产业绿色发展新模式,实现了由“注重资源开发”向“资源环境并重”、由“粗放浪费”向“集约高效”、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由“矿群关系紧张”向“和谐共建共享”四个转变,不仅走出了一条资源集约、安全环保、科学高效、绿色发展的新路,也练就了从“绿”中掘金的本领,更好地解决了矿产资源供需矛盾、资源开发与环境矛盾。

中铝集团全力打造绿色矿山,加大环保投入,开展系列减排措施,在实现绿色和效益双丰收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中铝集团13家矿山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中国有色集团于2019年启动绿色矿山建设,践行绿色矿山理念、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所属中色大冶铜山口铜矿、中色大冶新疆萨热克铜矿、中色大冶丰山铜矿、中色沈矿大井子银铜矿、中色红透山铜锌矿、中色平桂珊瑚矿共6家矿山企业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采取系列措施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工程累计投资1.4亿元以上,打造绿色环保、安全高效、和谐共赢的生态矿山。

西部矿业集团锡铁山分公司成为青海省首个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矿山工厂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各矿山全部达到省级绿色矿山认证,各下属企业厂区全部建成花园式工厂。

紫金矿业在资源评价、工艺技术研究及选择、矿山建设及生产过程管理上不断取得新优势。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9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

2012年10月,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月亮沟铅锌银矿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2015年11月,河南发恩德月亮沟铅锌银矿被原国土资源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全国矿山智能化水平整体提高。10年来,我国矿山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本质安全、资源集约、绿色高效的有色金属智能矿山成为有色矿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陆续应用于有色金属矿山,目前,我国智能化矿山已完成阶段性目标规划,基本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少人或者无人操作,实现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

2020年5月,工信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编制了《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建设指南(试行)》《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加工工厂建设指南(试行)》,切实加快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有色金属行业融合创新发展,引导有色金属企业智能升级。

中国五矿集团、山东黄金集团、招金集团等已率先完成远程智能采矿系统、凿岩台车自动钻孔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的应用,为智能矿山一体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中国黄金集团、大冶有色金属集团等也相继实现了矿山生产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甘肃金徽矿业先后引进凿岩台车、撬毛台车、无人驾驶有轨电机车等设备,使选矿过程控制达到可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各项工艺参数实现了实时在线检测,并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无人驾驶电机车、井下快速定位与自动导航等智能服务;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研发了适应于深井矿山高温、高湿、灰尘密集环境的有轨运输无人驾驶专用设备和通讯系统,并设计构建了完整的无人驾驶运输远程遥控系统、机载控制系统、巷道通讯系统、装矿站远程控制系统等,实现负1000米井下中段矿石无人驾驶电机车运输全过程自动化;中国恩菲开发了数字矿山、数字工厂MIM技术体系,构建了矿冶企业全数字信息模型,形成了适用于有色行业的全要素、全数字一体化解决方案;并已为国内外多座矿山和厂企提供了数字化、智能化顶层设计和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

5G赋能智慧矿山。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矿山生产模式和智能制造技术快速融合,矿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协同化方向急速发展,并迈入智能化新阶段,建设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化矿山也已成为业界发展的共识。矿业正以5G作为“新引擎”,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奋力前行。

2019年4月,洛阳钼业与华为、跃薪智能公司合作,首次将5G技术应用在无人矿山领域,对原有智能采矿设备进行基于5G网络的升级改造,利用5G网络的超高速率、超低时延的特性,彻底解决了矿山特殊复杂环境信号传输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基于5G网络的钻、铲、装超远程精准控制和纯电动矿用卡车智能编队运行。

2020年7月,山东黄金矿业(莱西)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移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设计部署的矿井5G+远程遥控+无人化智能开采技术,成为全国首家具有5G+无人驾驶技术的矿井。

2022年初,西藏巨龙铜业联合中国移动西藏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青藏高原“高原5G智慧矿山融合创新实验室”,创建我国高原地区首个5G智慧矿山融合创新实验室,通过OnePower智慧矿山平台、OnePoint智慧交通平台、5G+北斗高精度定位、集群语音等核心技术,探索5G在智慧矿山领域的各类应用场景。

创新找矿理论

新技术装备助力矿业高质量发展

这10年,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领域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找矿理论屡获突破,我国找矿技术装备不断创新,多个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多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先后建立,矿产资源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行业技术标准与时俱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为加强国家资源保障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创新找矿理论指导实践。10年间,我国成矿理论不断取得突破,找矿模型及勘查方法有所创新,研发或集成了一批地质勘查技术仪器装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技术得到深度应用,先后涌现出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等一系列成果。

2012年,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发现3条巨型成矿带和7个超大型、25个大型矿床。该项目找到的储量相当于64个大型铜矿、17个大型钼矿、30个大型铅锌矿、23个大型银矿、28个大型金矿,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19年,以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为指导,青藏高原甲玛矿区成功实施了固体矿产首个3000米科学深钻,发现厚层斑岩铜钼矿体;创新深部探测技术方法体系,丰富和发展深部金矿成矿理论,通过深钻验证将焦家金矿总资源量增至2500多吨;中国大型锂矿成矿新机制与找矿实现新突破,为寻找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稀有稀土金属找矿打开了新思路。

2021年,深部矿产资源智能预测理论方法创新与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比如,首次提出了找矿模型-三维建模-定量预测等“三元”大数据深部矿产资源预测理论方法体系,自主研制深部综合信息预测评价平台系统;创新提出“五个一定”三维地质找矿模型及深部成矿构造重建理论与方法,研发了深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结构分析等深层次异常信息提取新技术,解决矿集区深部成矿空间三维结构重建、成矿地质异常空间重构以及矿化空间定位等技术难题,实现3000米以浅深部地物化多源深层次成矿信息融合及透明化、智能化,推动了我国在找矿模型、三维预测领域的技术进步,为国家深部“第二成矿空间”找矿突破提供指导思路和技术支撑。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持续进步。10年间,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体系不断进步,实现节约高效利用资源,为新时代有色金属矿业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016年,针对豫西地区金矿中伴生的钨资源选矿综合回收,提出了“磁铁矿超细碎-分级分选-磁筛精选”新工艺,有效地实现节能降耗;针对攀西地区深部钒钛磁铁矿开发阶段磨矿-选择性解离-高效磨选的选铁新技术,获得了TFe品位58.5%、回收率56.5%的合格铁精矿。

2017年,“红土镍矿生产高品位镍铁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及应用”“有色金属共伴生硫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8年,建立了稀土选择性富集新工艺和“深海”稀土综合利用技术,前者在贵州“沉积型”稀土矿综合利用中实现了稀土浸出率85%以上,铝、铁、钛和硅等主要杂质浸出率均小于5%的重大突破;研发了盐湖泻利盐矿制取硫酸镁产品技术,实现中间试验成功,盘活了罗布泊盐湖呆滞的镁资源。

2020年,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藏高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与成矿过程”项目,围绕大陆碰撞带深部过程与成矿驱动机制、碰撞成矿系统三维结构与“源-运-储”、大型矿床的形成过程与定位机制3个关键科学问题,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

完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这10年,有色金属矿业全面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了矿产资源管理,启动了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实施了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优化了矿业权申报,进一步提升了矿产资源管理水平,为新时代有色矿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19年,我国首部《资源税法》表决通过,并于2020年9月1日起施行。按照落实税收法定的要求,资源税立法保持了现行的税制方向和税负水平总体不变的原则,对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要求做了适当调整,将《资源税暂行条例》上升到了现在的《资源税法》。

继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修改工作,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领域立法与监管。

2019年,《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对建立和实施矿业权出让制度、优化石油天然气矿业权管理、改革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管理方式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制度创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和《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也相继发布。

2020年1月9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对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实行重大改革。该意见主要包括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油气勘查开采管理改革、储量管理改革3个方面内容11条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同时,立足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实际,解决多年来矿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实践中一些成熟、可行的经验提炼总结上升到制度层面,为正常有序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提供政策保障,也为矿产资源法修改积累重要实践经验。

2020年5月1日,《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主要包括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划分、资源量与储量的相互关系、资源量和储量、发布与术语使用等内容。

2021年5月10日,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地勘单位改革,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深化改革谱新篇

矿产资源国际交流合作开新局

这10年,有色金属矿业企业深化改革,在做大做强的同时,不断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在参与国家总体外交、拓展矿业合作网络、支撑有色金属资源业务、完善国际合作平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服务支撑国家开放合作大局和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企业整合重组加剧、大型企业集团组建。10年间,有色金属行业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通过调整经济布局结构、企业合并重组等,进一步拓展行业企业发展空间,提升企业资本实力和资源掌握力,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奠定了发展基础。

2016年,中国五矿与中冶集团正式合并,重组后资产规模超7000亿元。重组后的中国五矿通过整合相关资源,对标世界一流,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

2020年6月7日,紫金矿业投入38.83亿元控股西藏巨龙铜业,主导开发我国已探明铜金属资源储量最大的斑岩型铜矿。收购完成后,紫金矿业权益铜资源量超过6200万吨,确立了该公司在中国铜矿行业的绝对领先地位。

2021年12月23日,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在江西省赣州市挂牌成立。该集团第一大股东为国务院国资委,持股比例31.21%,中铝集团、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20.33%,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3.90%。中国稀土集团成立,进一步奠定了稀土产业南北双雄并立的格局,有利于加大科研投入,集成创新资源,提升稀土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应用能力,进一步畅通稀土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不同领域之间的沟通衔接,更好地保障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22年7月25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组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对于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和国家授权投资机构,该公司将坚持开放协同、合作共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运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矿产资源综合服务企业。

国际交流合作走向纵深。10年间,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在“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有色金属矿业企业通过不断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为实现资源全球化、多元化配置,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企成为“走出去”的排头兵。

2018年10月,中铝集团首个海外大型铝土矿项目——中国铝业几内亚博法铝土矿项目奠基。2020年4月,中国铝业几内亚博法铝土矿项目23公里皮带输送系统带料重载联调一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几内亚投资的最大铝土项目全线贯通投运。中铝几内亚博法铝土矿项目是中铝集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两海战略”打造的示范项目,保有可开发资源量约17.5亿吨,可持续开采长达60年,对于改善我国铝行业用矿结构,提升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秘鲁矿业特罗莫克铜矿项目是中铝集团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在保证国家资源安全的战略背景下,于2007年收购的世界级特大型铜矿项目,在2013年12月正式投产。该项目是我国在海外从零开始建成的第一个世界级铜矿矿山。2018年6月,中铝特罗莫克铜矿二期扩建项目开工,标志着中铝集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海外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建设,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海外中铝”再启新征程。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牵头收购的拉斯邦巴斯铜矿(Las Bambas),是中国企业主动利用全球行业调整和国际企业变动的商业机会完成境外收购的典型案例。中国五矿集团所属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心怀矿业报国的赤子初心,厚植矿业强国的一流本领,先后建成海外世界级铜、锌矿山,矿产铜、矿产锌产量倍增,跻身全球前十之列,矿山开发成本和生产效率显著优化,勘探找矿扩充资源成效显著,国际化矿业管理管控能力不断提高,在贡献丰厚利润的同时,保障了我国资源供应安全,用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2014年,中国五矿组成的联合体成功收购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交易金额高达70亿美元,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保有铜储量550万吨,是中国金属矿业史上迄今为止实施的最大境外并购。2016年1月,秘鲁邦巴斯铜矿正式投产。2016年3月22日,秘鲁邦巴斯铜矿建成投产后首批装运的1万吨铜精矿抵达南京港,标志着中国金属矿业史上迄今为止实施的最大境外收购项目取得了切实成果,也意味着我国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建立海外资源基地,保障国内紧缺资源供应的努力得见回报。该矿实现了按工期、按预算建成投产,按计划向国内发运。这在矿业项目开发史上较为罕见,意味着中国公司在海外大型矿山项目的建设、调试、运营等方面已具有了国际一流竞争力和专业能力,大幅提高了我国在国际铜市场的话语权。

作为世界级大型矿山,自拉斯邦巴斯铜矿投产以来,年产值占秘鲁GDP总量的1%,占阿普里马克大区(邦巴斯所在地)的72%,占秘鲁矿产GDP的9%、矿物出口的8%,铜出口的15%。邦巴斯公司(MLB)也是秘鲁第三大铜精矿生产商,占全国矿产量的近10%。作为当地矿业企业的税收大户,在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4年五矿收购以来,邦巴斯铜矿纳税高达17.06亿美元,2016年邦巴斯铜矿建成投产以来缴纳特许权费4.08亿美元,2010年邦巴斯铜矿开始进行社区安置以来社会发展类投资达3.51亿美元,在2004—2017年间社会基金投入0.48亿美元。邦巴斯铜矿每年辐射到的工作岗位有75000个,直接工作年平均岗位约9000个,占阿普里马克大区就业的28%,占库斯科就业的21%。同时,2016—2021年,邦巴斯铜矿在两地进行的采购订单金额达到4.04亿美元,为当地的就业创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7年11月8日,中国五矿旗下五矿资源有限公司(MMG)全资所有和管理的澳大利亚杜加尔河锌矿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杜加尔河锌矿拥有锌矿资源量6500万吨,锌平均品位达12%,并含铅、银等副产资源,是全球已知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锌矿之一。该项目采用地下开采及常规浮选工艺,设计年采选能力170万吨,年产锌17万吨以上,服务年限超过25年,投产后将进入全球10大锌矿行列。该项目是中国五矿把握全球矿业周期成功实施的又一项世界级矿业开发项目。2018年5月,杜加尔河在全球锌矿供应紧张和价格走强之际如期实现商业化生产,成为中国五矿践行“保障国家金属资源供应”使命的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五矿建设世界一流的金属矿产企业集团取得又一重要里程碑。该项目将进一步增强我国锌资源战略保障能力,提高我国矿企在全球金属市场的话语权。

中国有色集团在赞中经贸合作区内投资经营着中国在境外投资开发的第一座迄今为止最大的有色金属矿山——谦比希铜矿、中国在境外投资建成的最大的铜冶炼项目——谦比希粗铜冶炼厂、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中色非矿、曾经是世界三大铜矿山之一的卢安夏铜矿和大型湿法冶炼项目——谦比希湿法冶炼有限公司等。在刚果(金),中色集团开创矿业合作新模式,建设运营着大型露天开采矿山——迪兹瓦矿业有限公司、具有世界先进工艺技术水平的现代化大型粗铜冶炼项目——卢阿拉巴铜冶炼有限公司和中色矿业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等,推动了我国成熟技术、先进装备和冶炼产能的“走出去”。在缅甸,中色集团建设运营的中缅第一座合资镍矿山——达贡山镍矿项目,是与东盟国家产能合作的典型代表,总投资10亿美元,不仅推动了国内镍铁冶炼产能“走出去”,也带动了国产冶金装备的自主创新,成功突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中国和蒙古国第一座合资锌矿山——图木尔廷敖包锌矿,“以工程换资源”模式开发,年产锌精矿14万吨,产品全部运回国内,被誉为“中蒙合作的典范”。目前,中国有色集团海外投资超过400亿元,拥有境外重有色金属权益资源(金属量)超3000万吨,在赞比亚和刚果(金)已形成了集群式和规模化发展的模式,海外有色金属年产能达到100万吨,建成中南部非洲地区两个重要的铜钴资源基地,年回运粗铜占我国粗铜进口的近四分之一,为我国战略资源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铜陵有色集团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大幅提升了铜陵有色集团资源保障能力,而且对增强国内铜产业链韧性和安全发展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米拉多铜矿积极探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一带一路”倡议,开发利用海外资源,实施国际化战略。米拉多铜矿一期工程于2019年7月18日建成投产,短短3年半即建成年采选2000万吨大型露天矿山。2021年,该公司生产铜量完成年度计划的131.42%,利润创历史新高。2022年1—7月份,该公司生产铜量完成年度计划的68.93%,实现利润接近2021年全年,成功跻身世界级在产大型矿山之列。这是铜陵有色集团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成果,也是有色金属行业企业中海外办矿的成功典范。

民营企业在完善自身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洛阳栾川钼业完成对澳大利亚北帕克斯铜金矿、刚果(金)铜钴矿和巴西铌磷矿等世界级优质资源的并购整合;山东魏桥创业集团积极推进几内亚铝土矿开采项目,掌握优质铝土矿资源超过20亿吨,为地方及全国铝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保障;南山铝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8亿美元,建设100万吨氧化铝项目,积极融入全球化产业链;信发集团在印尼、斐济、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实施铝土矿合作开发及加工业务。

2017年3月,中国有色金属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成立。截至2021年,该联盟成员单位已达62家,基本涵盖了有色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相关企业和机构。积极良好的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经济效益,提升国家形象,也有利于国家间互联互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有色金属海外资源开发取得较快进展。有色金属行业在亚非拉地区投资建设了大批矿业项目,截至2020年,产品涉及40余个有色金属品种,境外出资企业本土员工近50万人。中铝集团、中国五矿、中国有色集团、中国黄金、金川集团、铜陵有色、洛阳钼业、江西铜业、山东黄金、中铁资源、中矿资源、北方矿业、金诚信、紫金矿业、魏桥创业集团、南山铝业、信发铝业等多家有色企业在开发海外资源合作上硕果累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主要企业境外投资有色金属资源开发项目超过100个;2014—2020年,累计投资超过750亿美元,主要有色金属品种(铜、铝、镍钴等),中资企业获取的海外矿产权益资源量已经超过国内资源量。一批大型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相继投产,包括秘鲁的拉斯邦巴斯铜矿和特罗莫克铜矿、几内亚的博法铝土矿和博凯铝土矿、刚果(金)的腾凯(TFM)铜矿和卡莫阿铜矿、澳大利亚杜加尔河锌矿、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矿等。截至2021年,中铝几内亚博法项目首艘30万吨级铝土矿船到达日照港,北方矿业刚果(金)拉米卡股份有限公司钴系统顺利产出首批合格氢氧化钴产品,国电投几内亚一期项目22万多吨铝土矿成功发运回国,紫金矿业刚果(金)卡莫阿-卡库拉铜矿一期建成投产,紫金矿业塞尔维亚丘卡卢-佩吉铜金矿上部矿带采选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这对缓解我国国内资源短缺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有色金属企业继续扩大“走出去”成果。其中,金城信公司与欧亚资源集团协议,获取了刚果(金)铜矿项目;太钢集团与鑫海科技组建的合资体将与淡水河谷印尼组建一家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印度尼西亚巴哈多比镍铁冶炼项目;赤峰吉隆黄金矿业收购多伦多金星资源有限公司。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金属锂需求不断增长。2021年,紫金矿业、中矿资源、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华友钴业、盛新锂能等有色企业在锂资源开发上都取得了极大进展。其中,紫金矿业于2021年10月收购了加拿大新锂公司,其资源量在全球主要盐湖中排名前五,品位在全球主要盐湖中排名前三,具备建成世界级大型盐湖基地的条件。另外,赣锋锂业的墨西哥锂黏土项目、中矿资源的加拿大TANCO矿山锂辉石项目、华友钴业的津巴布韦Arcadia锂矿项目、盛新锂能的津巴布韦萨比星锂钽矿项目、西藏珠峰的阿根廷锂盐湖项目等也在当年取得有效进展。

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以来,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有色金属矿业国际交流合作面临更多压力和挑战。尽管如此,有色企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下滑的不利影响,积极开拓,在资源保护、项目建设、金属冶炼、装备和技术、职业教育、人才与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积极推动新发展格局贡献了“有色力量”。

这10年的精彩蝶变,是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在有色金属矿业领域的生动体现。新征程上,有色金属矿业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勇毅前行,不断壮大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有色金属工业强国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