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力量: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 发布时间:2017-04-30
- 来源:央视网
- 浏览量:153
- 字体:大
- 中
- 小
央视网消息:继续五一特别节目《劳动的力量》。沙漠变成绿洲、蚕丝织成锦绣、种子长出丰收、谷物酿成美酒,这是传统劳动带来的收获;长桥卧波、高铁飞驰、航母入海、神舟飞天,这是现代劳动创造的奇迹。
刚才提到的这几样,都是中国制造的顶尖代表,今天我们就要聚焦“中国制造”,带您一起去感受中国制造带来的震撼和惊喜,感受劳动创造的美好和奇迹。
太原重工:最笨重造出最精准
我们关于中国制造的故事,要从太原重工开始讲起,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厂。
这座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太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的核心配套设备全部国产化,长了一颗“中国芯”。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大家伙,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卧式挤压机,它的挤压力高达23500吨,相当于84架空客A380的拉力。大块头有大智慧,有了它,大型飞机、高铁上的超大构件都不在话下。用它生产的铝材高铁车厢,不瘦身却能减重,自重减少了2/3,却更安全、更节能。但是这台挤压机里的老大,在车间里却只是个小兄弟。
负责生产它的机器,才是真正的“巨无霸”。这台亚洲最大的数控龙门铣床,可以一次加工完成宽高各8米、长50米的巨大零件。别看它个头如此笨重,工人师傅用它生产出来的产品,平面度却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内,也就是说,10米长的零件,平面误差还不到一根头发丝的细度。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打磨,让平凡的工作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业绩。
王军田:丝毫间铸精品
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锻压设备分公司 天桥铣机长 王军田:百分表一圈是一毫米,一小格是一丝,我能达到一丝,一丝是百分之一毫米。
靠我们操作人员来程序控制,转速走刀来控制孔的光洁度和直径大小,如果转速高了、走刀小了,会对刀具产生磨损。
机床就像是我的朋友,你必须得了解他熟悉他,才能更好地使用它。我干我的工作就是这样,别人看来我的工作是特别枯燥的,每天就是开机床、生产、加工,我的乐趣就在干同一个零件的时候,今天加工的效果能不能再高一点。
我所操作的机床可以说是目前中国最大最重的机床,我们生产的产品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挤压机,我们的中国制造,代表我们的速度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更加快捷。
火箭总装:最精细助推最神奇
看过最重最大的机器如何生产出精度最高的产品,我们接着来看看最精细的操作,怎样帮助人们完成最神奇、最伟大的旅行。
这里是亚洲最大的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工人们正在进行紧张的火箭总装工作,这是火箭发射前的最后一道工序。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现役运载型号的主力火箭,几天前负责把快递小哥“天舟一号”送入太空的火箭,就是长征家族的兄弟之一。
火箭总装和测试完成后,它就会坐着火车直奔西昌发射中心,准备将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送上天。上世纪50年代才踏足航天旅程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界的一位重要选手。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无数航天人的奋斗汇入时代洪流,凝聚起磅礴合力,在浩瀚宇宙中描绘中国梦。
近20年来,中国火箭发射成功率一直居全球之最。一发火箭上光螺栓就超过7000个,每一个都要严丝合缝,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偏离。技师们的工作压力,相当于每时每刻都在高空走钢丝。正是这样的精益求精、这样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能在茫茫太空中,不断展开新的征程、不断创造属于中国的奇迹。
马利:40年零失误背后的秘密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总装事业部 国家高级技师 从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装工作近40年 马利:这螺钉谁都会拧,但是拧的程度不一样。
它这个力矩是有要求的,要求15牛,要分成三步,5、10、15来进行拧紧。如果说这个经验达不到的话,你拧到一边大一边小,那么直接就影响到我们这次发射的失利。
2006年发射风云二号卫星的这个产品,当时在加注发现氧化剂箱的加注活门关闭不了,这个危险性应该说很大。
06年我就从这个舱口进入这个舱内的,里头全是四氧化二氮的黄烟,在分解的时候手指都看不清楚,那么我们是摸着一点一点把螺栓松下来,这个事不能放弃,每个人的位置都有每个人的责任。
经过了六进六出的状态,终于最后把这个活门给更换完了,人员也是安全的一个人都不少。发射成功、卫星准确入轨,这是我们最高兴的事。
装配一发火箭要需要7093颗螺栓,马利40年共为火箭安装过约280000颗螺栓,失误率为“0”。
平凡的劳动,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劳动者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精细化操作和危急时刻果断处置、不惧生死的精神,创造着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奇迹。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高端制造业的竞争,正是国与国之间搏奕的核心。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接下来,我们要去吉林一汽解放和广西防城港核电站看一看。跌宕起伏的一汽解放,是中国制造由弱变强的生动写照;而漂洋过海的华龙一号,被核工业界称为“国之重器”,是中国制造跻身世界前列的骄傲。在那里,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故事呢?
一汽解放:最艰难成就最常青
这里是一汽解放卡车的总装生产线,虽然是休息日,依旧一片火热。因为订单太多,工作人员全员上岗、24小时轮班。一汽卡车是不是一直这么火?答案并不肯定。
国际卡车巨头纷纷杀入中国市场后,解放汽车曾同时面对20多个品牌的冲击,市场份额一度跌至17%。以非常之力,破困苦之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汽投巨资进行自主品牌研发,产品不断升级换代。2016年,解放重卡销售整车20.2万辆,行业销量全国第一;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第一,销量同比增长83%。
现在,一汽还在不断创新。看,这辆车里没有驾驶员,但面对前方的障碍车,它能提前50米准确识别,然后自动变道、加速、超越。对,这是一辆无人驾驶智能卡车,是由一汽解放自主研发的。明年,它很可能成为我国第一款实现量产的智能卡车。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得起时间洗礼、岁月磨砺的品质,才真正过硬。从1956年第一辆解放卡车驶下生产线,到2017年第一款智能卡车自主研发成功,61年来,这个国产老品牌曾面临无数次的市场挑战。最艰难的市场考验,成就了最常青的中国品牌。正是靠着这样坚韧不拔的意志,中国制造才不断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陆金龙:为汽车工业铸最强中国芯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研发部主任设计师 陆金龙:我们只有掌握了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我们才有话语权。
还是一种亲近的感觉,不管是我们自己的发动机,还是别人的发动机,看到以后不由自主地上去看看,看到人家比我好,总想最好我要赶上他,我要超过他。
2003年开始,陆金龙团队开始参与研发奥威6DM系列重型柴油机。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国际水平的重型柴油机。
经过三年,四年多的努力,我们还在不断地改,不断地品质提升。2009年在解放J6有一个下线仪式,一千万台,我参与设计的奥威11升机装上了中国第一千万台商用车,有一种自豪感。
华龙一号:最严格打造最安全
如果说解放汽车是在家门口面对考验,那么“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则是走出去迎接挑战。您现在看到的就是位于广西北部湾沿海的防城港核电站,未来它将是世界上标准最严格又最安全的核电站之一。
正在建设当中的3、4号机组的核反应堆,采用了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它的核反应堆具备双层安全壳,能够有效抵御洪水、海啸、地震的袭击,并且可以承受大型飞机的撞击。
您现在看到的是核电站1、2号机组的主控室,它如同核电站的大脑。未来3、4号机组的主控将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更为先进的“和睦系统”,从发现故障到实现停堆,这个系统的反应速度比人眨眼的速度还要快。
经过特许,我们进入了核电站的绝对核心区域。这片蓝色的神秘水池,是贮存核电厂内核燃料的主要场所。水池内充满了硼酸水溶液,既能保证核燃料的安全,还能为操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生物屏蔽,防止受到辐射。
“华龙一号”即将用于英国新建的核电项目;中国广核集团还与国外20多家对口企业、政府主管部门签署了核电合作谅解备忘录或意向书。
过去是“拿进来”,现在是“走出去”,凝聚了一代代中国核电建设者智慧和心血的“华龙一号”,正凭借实力和信誉飞越大洋,在世界书写核电的“中国标准”。中国核电正在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极速超越。
一个是建国伊始就有的最老牌汽车厂,一个是正在继续建设的最新型核电站,它们都是中国品牌的代表。这样的中国品牌,给了国人底气和信心。
不过,说起制造,是不是只有大机械大工程呢?接下来我们要去的地方,会完全颠覆你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来吧,跟随我们的实时画面,一起去体验中国制造的新奇酷炫吧。
上海光源:最小世界照进最亮光
这里是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重大科学工程——上海光源。这座像鹦鹉螺一样的巨型建筑里,研究的却是纳米级的最小世界。在这里,我们要带您认识世界上最亮的光:同步辐射光。
这是一段用光源拍到的蝗虫影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蝗虫体内血液的流动。但光源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它正带领人们挑战微观世界的极限。运行7年多来,这里已经诞生了60多项世界顶级的科研成果。比如艾滋病病毒结构这个困扰人们长达30年之久的谜团,就是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在光源的实验站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赵宇亮陈春英团队,正在研制一种高效低毒抗肿瘤纳米药物,这是国际竞争最为激烈的研究前沿之一。一旦研究成功,将实现肿瘤治疗技术的新突破。如果说显微镜的光,是人们窥探微观世界的烛光;那么同步辐射光,就是照亮微观世界的太阳。通过精密的光学系统,光源将准确聚焦在免疫细胞上,这好比从万米高空,将一个篮球投入地面上的篮框。正是这种超出想像极限的精准,帮助人类不断探索科学奥秘、推进世界进步。
到的这个狭长建筑,是正在建设中的上海第四代光源,它就在鹦鹉螺的旁边。建成后,上海光源将成为全球七大光子科学中心之一。它不但能够照亮微观世界,而且正在改变现实世界,改变中国和世界的未来。
亿航无人机:最大胆飞出最酷炫
改变世界、创造未来,并不是上海光源的专利;这里是广州市中心的海心沙,年轻的创业者们正在这里提出最大胆的设想,创造最酷炫最惊艳的未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亿航无人机编队集群,在同类产品已经占据七成以上世界市场份额的情况下,编队飞行的大胆想法帮助他们闯出了一席之地。
与通常一架无人机就需要一个飞手不同,这110架无人机,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够全部控制。它们可以在空中编队飞行,自由拼成各种图案或者数字。无人机内部已经预置了程序,就算控制信号被干扰,也能独立完成编队任务,这是目前国际最为先进的控制体系之一。
同时操控的无人机数量越多,技术难度也越大。今年年初,亿航创下了一台电脑控制千架无人机飞行的世界纪录。
在亿航集团的飞行试验场,一个更为大胆的梦想正在逐渐变成现实。研发人员正在测试世界首款能够载客的无人驾驶多旋翼飞机。乘客在飞机上只需要设定目的地,就能按照设定程序自动飞抵。这款无人驾驶飞机运用了50多项中国人自己研发的技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今年7月,它将在迪拜正式运营。
谁能制造出新的需求,谁就能改变未来。这不仅取决于制造者的实力,更考验他们的视野和眼光。科学进步的历史,就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中国创业者有胆魄、有信心、有智慧,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开创未来无限的可能。
神秘的三、四代光源,带人们探索神奇的微观世界;炫酷的无人机,正飞向中国制造更加酷炫的未来。今天带您走过的这些地方,带您认识的这些人物,只是中国制造的冰山一角。
中国已经造出了自己的航母、自己的商用大飞机,中国的高铁在以制造闻名全球的德国爱到热捧,中国的华为在与国外顶尖品牌的正面交锋中毫不逊色,中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机,中国的造船业更是摘下了业内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的LNG船,更不要说中国人建造的大桥已经遍布世界各个高山峡谷和大江大河。未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还将进一步转型升级。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逐步迈进。
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到今天的底气十足,中国制造的变化,凝聚着一代代劳动者的笑与泪、苦与乐。不论是高耸入云的塔吊,还是崎岖深隧的海底;不论是机器轰鸣的工厂,还是不分昼夜的实验室,都有着劳动者们忙碌而坚定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生活,托起明天的梦想。在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亿万劳动者焕发出惊天动地的磅礴力量。
人民开创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